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之父、图灵奖获得者Ivan Southland教授的登场,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特邀报告揭开帷幕。23日上午,共有四位中外知名学者在大会做特邀报告。
图灵奖获得者Ivan Southland教授在主题为“Computers Of The Futrue”的演讲中,为与会者描述了未来的计算机与图形学带给人们的诱人前景。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会上做了主题为“拟态计算与拟态安全”的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基于图灵-冯诺依曼体系的可计算模型和可计算架构存在多样化的等价模型。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可计算任务都存在多种功能等价的解算架构,但在计算成本和实现复杂性等条件约束下,不同计算架构的解题效率却是千差万别的,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计算结构决定解算效能。传统的通用或专用计算架构都是刚性或静态的,两者之间存在“效能鸿沟”。在摩尔定律发现和现场可编程、可重构技术提出之前,这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拟态计算试图在解算过程中导入一个基于认知的多维动态重构的元结构,来实时的生成功能等价但效能不同的计算架构,使得一个计算任务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段、不同资源条件、不同服务质量要求等因素影响下可以有不同的计算结构为之服务,以改善传统的刚性计算架构解题效率低下的问题。拟态计算的动态生成性、功能等价性、结构多样性使得计算环境的外特性表现为非静态、非确定和无规律,这在客观上给基于目标静态性、确定性和相似性的未知漏洞的外部攻击造成极大障碍,在现有的基于认知的被动防御体系中导入拟态计算元素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对于潜在(漏洞或陷门)威胁基本无防范能力的问题。
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为大会带来“从大数据到认知计算”的特邀报,他在报告中强调:大数据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与机遇,并将快速地推动行业转型与变革。如何建立具有洞察力的新一代信息系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产生深刻清晰的洞察力,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以Watson系统为代表的认知计算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认知计算系统具有辅助、理解、决策和发现能力,最终将成就具有洞察力的大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沈晓卫向与会者展示了IBM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环境、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实践,并讨论IBM在大数据、物联网与认知计算领域新的技术探索。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2014年CCF海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张可昭(CarlK. Chang)教授了在大会上做了“from CC2001 to CS2013, and Beyond”的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纵论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超越之路。
Ivan Sutherland教授作“Computers Of The Futrue”特邀报告
邬江兴做《拟态计算与拟态安全》特邀报告
沈晓卫作”从大数据到认知计算“特邀报告
CarlK. Chang作“from CC2001 to CS2013, and Beyond”特邀报告